(资料图片)
1. 历史上杨元庆曾经多次卖出联想集团的股票,包括2015年、2014年和2012年等等,是港股市场上相当活跃的“甩卖大户”,但和马化腾不太一样的是,杨元庆卖出股票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还债。早在2011年,他从银行贷款31.5亿港元,用以收购联想公司股份8%的股份,欠下巨债的同时也拥有了巨额资产。
2. 当然杨元庆的欠债和普通人的欠债有着本质区别。一是银行愿意借钱给他,在于联想的行业地位,以及杨本人在联想的地位,都可以确保这笔贷款的安全性;二是杨元庆可以通过其天价工资确保正常的还款付息;三是从投资的角度看,这笔投资也是相当成功的。2011年到2023年联想集团的业绩在不断增长,股价也波动式上涨,积累了大数额的获利。
3. 和以往不同的是,杨元庆于2022年初、2023年初两轮抛售联想集团股票,相比此前引起了更多的关注。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抛售的时机问题——他卖在了联想集团肉眼可见的繁荣的尾巴上。全球疫情期间催生了人们居家办公的需求,导致大量此前只用公司电脑的人“被迫”选购电脑,推高了联想的业绩表现。但疫情的终结,也被普遍视为PC周期即将下行的标志,而并不好看的财务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很多人推测判断,杨元庆的抛售行为很有可能与这种悲观预期有关系。
4. 观察此前杨元庆抛售股票的时间节点,会发现其并非第一次卖在业绩和股价表现较高的位置上。其中最典型的就是2014年11月,杨元庆从18日至21日分别以每股9.01至9.44港元的价格,连续减持2500万股联想集团股票,套现2.3亿港元,此后在2015年6月上旬又分两笔套现超1亿港元。而这一时期正是联想集团股价经历了连续5、6年上涨之后的顶部位置,在两笔抛售之后,联想公司股价进入了大约五年的低谷期,2016、2017、2018连续三年财务数据难看。
5. 将其2014、2015年抛售股票和2022、2023年抛售股票结合来看,可以发现杨元庆卖股票并非完全根据还债需求而随机抛售,更多是结合了自身对联想集团业务、业绩的判断而进行的。这对于投资者来说既是坏消息也是好消息,坏消息是杨元庆在高点抛售意味着高管们对联想的业绩表现也在看淡,而好消息则是,有了这个风向标,投资者也可以更加清楚将如何对待联想集团。
6. 联想集团目前的收入、利润数据的总额其实相当亮眼,相比2011年时已经是倍数以上的增长。以及,联想PC和服务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至今仍在不断增长(PC全球市占率第一,超过24%;服务器全球市场份额第三,7.7%),也显示出其稳定经营的状态。这显然是以杨元庆为代表的联想管理层的成功。如果只看财务数据,会让人难以理解为何这家中国最大、全球最大之一的硬件企业为何如此不受待见,频频因为种种原因遭遇“网络暴力”。
7. 从杨元庆对于公司股票的抛售,或许可以窥探到其中的一些症结所在。敢于在业绩和股价的高点抛售股票,意味着高管们对于自身业绩的周期属性认识是非常清楚的。而事实的情况也是如此,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之后,PC虽然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其消费体现出了清晰的周期属性——消费者的一台电脑老了旧了坏了之后才会采购新的,周期由此形成,以及新业务进展的不顺利,无法让企业体现出足够的成长性。而当一家公司的新业务有足够的成长性的情况下,企业家通常对于抛售股票会更加慎重。
8. 大多数行业和企业的业绩和股价表现,都会具有不同程度的周期属性,但在公众眼中,PC和服务器毕竟仍然属于“科技产业”的范畴,人们对其的认识也有所滞后,因此每当其周期属性显现的时候,通常就是面对到更多质疑乃至质问的时候。杨元庆选择在有利时机抛售股票有其合理性,是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做法,但对于舆论场的声音和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评估来说,却属于火上浇油了。
9. 在手机出现之前,PC是全球最重要的硬件产品,与集成电路、显示面板等重要行业高度相关。在国人殷切的期待中,联想爬上了整个行业的山巅。但令人遗憾的是,PC山顶上的联想,却并未能如很多人所期待的更进一步。这不仅是时代的遗憾,同时也是杨元庆本人的遗憾。毕竟,那31.5亿港元的贷款原本可以赚到更多。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