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精选!过去一年独角兽数量腰斩,周期还将持续多久?
来源:投中网 发布时间:2023-05-20 11:59:41

统计显示,每年新晋成为独角兽的公司,数量从2021年的接近600家,下降到2022年的300家,一年下降了一半。这是一个短期的周期性现象,还是预示着长期的趋势?

“2023中国投资年会”上,在艾瑞资本创始人杨伟庆的主持下,天图投资创始合伙人、CEO冯卫东,云启资本创始合伙人毛丞宇,联新资本创始合伙人曲列锋,海通开元董事长张向阳,君联资本联席首席投资官周宏斌六位资深投资人,围绕“投资潜行期,独角兽退潮了吗?”的话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资料图】

曲列锋认为,相对于2021年,2022年美国的募资同比减少了5000亿美元,投资下降了2000亿美元,退出下降了90%。因此独角兽的减少,表面上是科技和产业的现象,本质上是一个货币现象。

毛丞宇赞同独角兽减少是一种货币现象,他还谈到,把时间拉长到过往二十年来看,这也是正常的起落。这一次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创投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是从以创新型商业模式驱动,转型为以技术创新和先进智造为主题的投资。

冯卫东则谈到,独角兽的估值出现down round,估值压力传导下来,过去的项目赔率下降了,但是未来的项目收益率会有上涨趋势。最重要的是投资机构要夯实自己的能力圈,提高在能力圈内的胜率。

关于胜率,周宏斌认为,今年、明年真正好的项目估值体系下移可能会比较慢,留给投资人的收益空间会收窄,所以需要集中资金、资源到一些质地突出的项目上,选择需求、业务模式相对路径明确、人比较靠谱的项目提高成功率。

以下为现场探讨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杨伟庆:各位好!非常高兴受到投中邀请来主持这样一场活动,我也是投中的自家人,因为艾瑞和投中过去算是兄弟公司。最近我也是用艾瑞资本的名义在外面参与一些活动,一方面提升自己的学习,二是艾瑞资本也是做投资相关和并购相关的服务。

非常开心邀请到5位嘉宾和我们共同开启上午最后一场论坛,请5位嘉宾先做自我介绍,介绍自己基金的主要方向。

冯卫东:大家好!我是来自于天图投资的冯卫东,我们是长期聚焦于中国大消费领域的一个投资机构,投资了很多知名的消费品牌。目前管理资产超过250亿人民币,以人民币为主,也有美元基金,面对的局面更加复杂一些。

毛丞宇:我是毛丞宇,云启资本成立于2014年,目前管理多期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我们主要聚焦在早中期的投资,一个方向是产业数字化,包括B2B供应链、企业软件等;另外一个方向是技术产业化,前沿科技和先进智造,比如底层技术创新性零部件和设备等。我们目前已投了近两百家企业。

曲列锋:大家好!我是联新资本的曲列锋,我们是人民币管理的机构,主要投资于科技方向,具体的赛道是信息科技、半导体、新能源、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我们主要是在做成长期投资,谢谢大家!

张向阳:大家好!我是张向阳,来自于海通开元,它是海通证券的全资子公司,主要负责投资一级市场。我们投资大部分是在制造业硬科技方面。投了大概600余家企业,180家通过IPO退出了,谢谢大家!

周宏斌:大家好!我是君联资本的周宏斌。公司目前成立至今22年的时间,单笔投资金额从几千万到五、六亿的规模,跨度比较大。我们内部按照投资阶段,以早期投资、成长期投资进行基金分工。另外按照每个行业,进行内部投资业务人员的分组,这样形成相对的专业专注的系统性研究投资团队,谢谢大家!

独角兽数量骤降 发生了什么?

杨伟庆:主持人在论坛开启时讲了一组数据,每年新晋成为独角兽的公司,数量从2021年的接近600家,下降到2022年的300家,新的独角兽的数量明显下降。我们就这样一个数据,先开始今天的第一个话题。大家有些怎样的观察,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和美国有什么样的区别,这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就这些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我们先从远端来,先从周总!

周宏斌:目前,独角兽本身数量到了两三百家,这一数量还是不少的,也不是每个独角兽都会成功。阶段性地会有一批独角兽有突破,或者是有一些停滞都很正常。确实是应该说这一两年,整个大的环境,投资的活跃度是有下降的,我想这也是(导致)新产生的独角兽数量,阶段性下行的原因。可能并不是市场资金不够、可能是对估值的理解阶段性出现了胶着状态。市场的流动性充裕,但是没有合适的投资条件。也有不少企业需要资金,但是它也不着急。我想过一阶段,这一数据会有所回升。

杨伟庆:周总认为去年特殊情况,数据还会回暖。

张向阳:我也是刚才听说这一数字在降,我原来也不关注独角兽。

我认为,第一个是原有独角兽有些本身就不是真正的独角兽,是伪独角兽,是在一些热点情况下,大家在阶段性认为它可以长很大、估值偏高造成的伪独角兽。

第二个是认知发生了变化。随着时间的推移、疫情的推移以及现在国内国际环境的推移,对于行业的认知和热点认知发生了变化。所以也影响到一些独角兽的评价。

第三个是原来看好的独角兽企业,它被同行超越或者是发展落后了,可能因为技术落后或者是管理各方面的原因落后而被替代。还有一个最重要的是新技术的替代,就原来大家认为它的技术路线可能会成长很大,会高速发展,但结果没有,认知发生很大的变化。另外是持续发展的问题,因为做了一段时间之后大家发现模式没有发生变化。

最主要的是现在投资方向发生了改变,原来投模式创新的公司比较多,成长速度很快,三年、五年上市能达到几千亿的市值,尤其是To C的公司。现在都在投硬科技的公司,这类公司增长就会很慢,是需要时间慢慢成长的,哪可能三、五年就长很大。投资方向和重点发生了变化,也造成了独角兽会少一些。

曲列锋:“独角兽”这一概念是从美国传过来的,人民币基金评价美国的概念不一定专业。但是从一些数据分析,完全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美国是世界上独角兽诞生最多的国家,尤其是在2021年全球大概是接近600家里独角兽,美国占了绝大多数。其实2021年到2022年有一个显著下降。你看这一数字,2021年是美国VC大生态的顶峰,因为2020年疫情开始,美国政府为了救市将利息降到了0—0.25,这是一个低点。资金被赶到了VC生态圈,2021年美国募资达到顶峰,1.3万亿美金,比2020年涨了46%。投资也达到了顶峰,投了6800亿美金;退出2021年是美国牛市顶点,美国市场退出了7000亿美金。2022年,美国开始加息,利息从0.25加到了4以上。最后你看资金的变化,美国的募资少了5000亿美元,投资下降了2000亿美元,退出更惨下降了90%。。为什么独角兽下降了这么多就比较清楚了,表面上是科技和产业的现象,本质是一个货币现象,这是我对独角兽数量去年大幅减少的解读。

毛丞宇:非常同意列锋所讲的货币现象。此外,出现这种现象还有可能是周期的影响。我1999年加入IDG资本,那时还是美国互联网第一波最热的时候,上海新天地还未建成,当时行业很嗨、很热闹。突然到了2000年3月份,互联网泡沫破裂,从高点下落。后来又有移动互联网、金融危机、百团大战等等,这些都是周期性现象。

周期性现象背后的原因,一是过去二十年美元提供的宽松环境,二是创投行业自己的市场行为:每当有一个新的概念和新的技术,就像今天的大模型出现,大家总是有一种热情。一开始是几个人前瞻性地看到,然后在一个方向有很多的资金进去,快速地将整个市场的估值推高,持续两三年就会快速诞生一波独角兽和估值高峰。等大家冷静下来,开始关心技术和趋势是否能商业化时,自然会有一波回落。所以过去二十年的时间里,每隔四五年总是会有一个周期,这是货币现象背后体现的周期性现象。现在会不会有大的改变?美国从过去的宽松到开始加息,就算停止,也还是4%—5%的高峰。

另外,中国的创投环境里,还有一个根本性的变化,是从以商业模式驱动的投资方向,到了以技术、先进制造、新能源、芯片、自主可控和进口替代等一系列的以技术和制造为主题投资方向。

国内的创投环境有两个趋势在叠加影响。我相信经济、投资始终有周期,我们更要思考和探讨的是周期的底层逻辑发生的变化,以及我们作为投资人和创业者怎样适应变化,使得自己以合适的节奏在未来二十年的大环境中去发展。

冯卫东:我觉得独角曾潮起潮落是科技阶段性爆发的必然现象,货币周期只是让它延缓或者来得更猛烈一点,是一个辅助的变量。每一次科技的巨大突破,走向C端的时候都是如火如荼,会催生很多独角兽。

我认为,未来这一大的模式还是不会改变的。过去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现在面临人工智能的大突破,我们坚信和货币没有根本关系,还是来自于技术创新的扩散带来的一种浪潮,因为它必然不是平衡发展的。它一定是结构化的,永远会有热点行业的突破。

从全球来看,美国和中国都是最大的独角兽乐园,过去几十年中美贡献了全球GDP增长的80%。其实西方发达国家、欧盟过去十几年是不增长的,日本也是不增长的,但是美国增长、中国增长,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增长。所以随着增长的持续,我们还是相信独角兽潮会再次到来。

独角兽产生速度有50%的波动在创新的扩散过程中很正常,作为投资机构,你只有相信独角兽出现,才会持续在那里等着独角兽出现,最后捕获它。就算你预测错了也没有损失,而你预测来来没有独角兽,就算对了也没有收益,所以我们作为投资者必须是乐观的。

但还是会很谨慎,货币辅助的独角兽这部分有一定的泡沫,成长性过高的企业,在资本泡沫的推动下,有些成长不一定创造价值,还有可能毁灭价值。所以这样一个“回潮”可以让独角兽生态更加健康,成为真正的独角兽,而不是拖着“脐带”的独角兽。

杨伟庆:冯总做了总结,讲到整个的技术变革,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变革,带来了整个变革的周期。尾声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率在全球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程度,对整个创投领域产生了大的影响。另外是周期性的货币,这是两个重要的原因。

上市遇阻 独角兽如何应对挑战

过去在地缘政治和国际环境的影响下,中国独角兽遇到了一个特别的现象:原来两头在外的公司,比如原来是美元结构融资,现在退出方面遇到了很大的问题,不管在美国、香港退出,退出机制包括流动性方面都遇到很大的挑战。那对于这些独角兽,作为投资人来说,作为持有者,对于上市遇阻的独角兽有什么建议,尤其是偏模式创新的项目?

请周总先说,君联应该也有一些这样的项目。

周宏斌:确实现在海外的资本市场阶段性对中概股、港股都估值偏低,有较大的压力。这类独角兽企业,无论已经上市还是没上市,都是阶段性的,还是要积极看待。作为投资机构及企业家而言,更多的应该是去想如何解决问题,专业的投资机构怎样帮助企业。

举个例子,比如目前企业有重组的机会,但可能由于估值偏高,公司的实际价值阶段性有点跟不上。这时候如果公司能够通过重组,让早期的投资人股东有机会通过打折变现退出,因为基金需要DPI,而对外面新的投资人可以用相对综合较低的估值进来,这对公司来说就解决了当下资金流动性的问题。完成重组以后,有的公司可以转向A股上市,有的公司可以通过回归,再重新规划调整,那么,这些独角兽公司就都有机会重新进入良好的发展轨道。否则的话,估值顶在高点,没有足够的资金去投入发展,早期的投资人基金又到期了,对公司来说也很痛苦。

这也是为什么讲要积极面对,寻找解决办法。但如果是一个企业的基本面不行了,需求、市场都出现问题,那怎么折腾也就没用了。

杨伟庆:市场上有一个好的案例是爱奇艺,它在过去一年多迎接了这样的挑战。从亏损到盈利,给了给投资人一个非常好的改变和一个很好的认知。请毛总和冯总了了,你们都是偏美元的基金。

毛丞宇:我觉得美元和人民币基金差别还是蛮大的,钱的属性不一样,决定了很多的特性不一样,并无对错之分。

像投最近的ChatGPT,大多以美元投,因为风险高、看不清楚。但在中国这样的大环境里,我们也投出了MiniMax,并见证它在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变成了独角兽企业。作为投资人,我们现在关心中国能跑出多少单独的大模型、怎样成长出独立的大模型平台,最终它能不能跑出来。市场越是显性、大家看得越清楚,往往风险越高,不一定能让投资人赚到钱。这样的环境适合让美元投,因为它容错率高,对时间的忍耐性长。当然,在今天这样的大环境中,美元的退出也带来了不确定性。

我们的人民币基金会投先进制造,投新能源。同时我们也需要美元投大模型和不确定性高的赛道,它也会成为中国整个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底层的基础设施,这两边都是需要的。

现在环境的不确定性考验的是投资人和创业者对大环境的判断,以及对企业发展的判断,企业业务要做得扎实,这是投资人和创业者更加关注的重点。

冯卫东:我们当前投资组合中独角兽也有十几只。年初百果园上市了,现在锅圈食汇也在准备上市,这个项目也是独角兽企业,做的是线下新业态的模式。另外也有小红书这样的超级独角兽,估值百亿美金以上。

独角兽的重心下沉,是一个挑战和压力。之前基金的回报预期因此会受到一些影响,但是对未来来说,它又未尝不是好事,估值压力部分传导下来了。项目出现了Down round,特别是成熟期的项目,早期项目还好,受到估值压力的冲击比较小,因为离上市还远。

估值出现down round,这对于整个行业都是一个很大的调整。未来投资行业还是要靠盈利才能生存,或者生存下来的机构要能够持续盈利,要么是提高胜率,要么是提高赔率。但这两者可能是双管齐下的,比如估值压力传导下来,过去的项目赔率是下降的,但是未来的项目收益率会有看涨趋势。

最重要的是机构要夯实自己的能力圈,提高在能力圈的胜率。天图就是长期聚焦于消费,对于消费我们长期耕耘。机会少的时候我们就是蜇伏一下,因为窗口会来的。现在是技术突破的窗口阶段,To B会火一些。到了技术成熟阶段,就是造福给众多消费者的优势阶段,也成为独角兽爆发的窗口,我们希望不要蜇伏太久。

硬科技退出的变化

杨伟庆:全面注册制之后,整个科创板退出都有限额,每个季度退3%。很多高估值的企业纷纷上市,我们前一段时间刚刚经历过一波,很多的企业去香港上市,估值很高,现在又跌下来了。大家现在在对于硬科技类的一些企业进行一些投资,尤其是原来估值比较高的,未来再在中国的资本市场做退市。

关于硬科技项目在中国资本市场未来退出,大家觉得有哪些变化和风险?有怎样的建议?对于你们基金来说,你们是怎样做的?

张向阳:这个问题我不是很理解,硬科技在国内退出还是有好的时机。我们有减持新规的要求,确实影响比较大。我们有一个股票上市,到今年是第3年上了,还没减持完,我们还是大股东(持股5%以上),这对我们报表的影响会特别大,因为是按市值计算的,按照节奏减少两年,去年市值还有400多亿,今年就跌了一半,我的报表上十几亿就没了。

但好的方面有两点:一个是上市来说,国内硬科技公司上的比较快,基本上8个月左右,快的7个月,慢的9个月、10个月就在科创板上市了;二是国内市场交易量大,流动性好。目前国内的交易量与以前相比较有所下滑,但在全球来看流动性还是好的。所以国内科技企业能上市,我觉得退出的压力不是很大。

杨伟庆:对于亏损的呢?因为如果业务健康,这方面的企业我们不是太担心,因为市场上有一批财务方面可能未来两三年还会亏的科技企业。

张向阳:亏损这件事其实是有一个过程的,在美国市场有一些成熟的投资人投了很多的亏损企业,比如说马斯克,他一直在亏,但他判断的是以后他的企业会很大,他是成熟的投资人。

在国内,缺少这样的成熟投资人,如果类似这样的企业在国内上市,估值肯定不会有那么高。但我们有很多的科技企业在美国上市,肯定比美国的企业估值高。

投资群体的认知是有差异的,这个很现实。

所以,在国内亏损的企业如果增长速度不够快,市场渗透率不够高,估值就可能会低。不过现在好的机构投资人多了,他们发现好的企业即使是亏损的也会去投,这是一个慢慢转变的过程。

曲列锋:伟庆问的问题,我觉得是两点:一是怎样对独角兽这类估值企业投资;二是结合国内资本市场的情况,如何考虑将来的退出以及投资。

在我的理解中,一是刚才几个同仁也讲了,中美独角兽企业的“口味”存在偏差,尤其在细分赛道上。美国独角兽的赛道和我们的赛道,在细分市场方面分道扬镳。这种情况下,要关注不同市场的“口味”,你在美国、香港和国内科创板上市,它的Focus和关注程度可能不一样。

二是关注独角兽企业,对于我们VC投资机构来说是不会投这样的企业,除非老股东追加投资。对于PE来说,还是要把判断时间拉开来看长期价值。如果短期有一二级倒挂,但是企业长期有独特的竞争力,未来的市场增长能够消化掉现在的估值,那我觉得就可以做投资,不符合的话就无法做了。

杨伟庆:因为不同的基金擅长的领域不同,所以我接下来会问每个基金自己的投资领域。因为去年有疫情,今年经济一季度有比较好的表现,各位在今年的投资策略有怎样的调整,原因是什么?请每个基金结合自己擅长的领域,和大家讲一讲自己投资策略的调整及背后的原因。

冯卫东:我们一直关注投消费升级,过去更多关注需求端的变化,包括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去年开始重新思考,未来创造投资价值的最大驱动力是什么?我们认为科技发挥的作用会越来越大,所以会关注科技在创造新消费,特别是开创新消费品类上所起的作用,同时也会加强科技属性。

当然,我们还是会继续保持传统对需求的洞察和商业模式的理解。

杨伟庆:毛总,你们投SaaS比较多。

毛丞宇:过去九年,我们确实投了一百多家数字化领域的企业,大概有十几家估值从投时的两三千万美金跑到了独角兽,或者是20-30亿美金,比如说MiniMax、PingCAP等。

首先,因为是早中期投资,今天它冲到30亿美金也好,又回到10亿美金也好,我都是在“水上”,就是账面价值波动比较大。中国和美国有一个大的区别,美国市场环境变冷以后,是可以接受DownRound的。这是因为,美国的企业人力成本高,相对来说对现金的需求更大。

中国不太接受Downround的文化,会带来很多复杂的问题。一般不到万不得已,不会做Downround。另外,企业人力成本相对低,如果融了一亿美金,足够自身维持两三年。

我们投的很多软件企业,两到三年出来融一轮,每次业务大概增长50%左右。To B企业的好处是,一旦成为行业领头羊,收入呈线性稳定增长。这是我们对于大多数软件企业,碰到这一市场环境怎样解决Downround或是独角兽企业数量下降的现象的看法——本质还是在于业务的稳定增长。。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在美国,大家都是在投数据和模型。中国的发展业态比较多元混合,而且行业比较多,模型、流程、数据都在投,都有机会。我们既要看到美国的技术发展趋势及历史,同时也要了解中国的国情和各个行业,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找到好的企业。在投进去以后,首要的是企业的业务能稳定增长,建立起核心壁垒。

曲列锋:我们投资的半导体、能源科技、生物医药等,估值还比较高,所以相对不太好投。整体来看,未来还是看好这些赛道的长期发展,所以投资策略没有太大的变化,还是坚持在这些赛道里。哪怕估值不低,我们还是坚持寻找有长期增长价值的企业,投资策略上做了一点微调,就是尽量投早、投小。

杨伟庆:现在的新能源,尤其是锂电价格狂跌,目前有点企稳。对于新能源领域的投资,生态方面会有改变吗?

曲列锋:这个调整正常,能源科技不止锂电这一条线,其他的科技在未来3-5年会层出不穷涌现。能源的整体变化,包括商业模式也不断出现变化,所以能源大的领域的赛道还是有很多机会。

张向阳:一直在微调,但是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去年比往年还多投了十几亿元,一年的投资总量大概三十多亿元。这也不是我们的硬性指标,就是遇到了好且看得懂的企业就投了,遇到不懂的企业就少投一点。

方向还是这几个主流行业,但是我们注重两点东西:一个是技术的领先性,二是进口替代。我们把进口替代看得比较重,如果说前几年我们投的很多进口替代是大项目、设备和大行业上的产品,最近这两年我们发现自己投了很多小的行业或者是材料类公司。其实市场并不是很大,但是原来全部从国外进口,比如说高端光刻胶,那国内就是空白的。所以说这些小的行业,还有一些半导体的配件、零件和材料,大概市场规模就只有几十亿,但这一类能做到进口替代类的项目,我们最近投得比较多,而且估值还可以,大家还没有在这上面把估值炒得很高。

虽然在新能源和半导体领域一些项目估值很高,但是我们坚信这两个行业是要一直坚持投下去的。

杨伟庆:前两天听一个专业做芯片的同行说,芯片这一产业基本上投得差不多了,感觉行业的新机会涌现的概率很低。

张向阳:我觉得他说的是一部分,这是两个行业。新能源是一个领先行业,半导体是补短板行业,但它在国际上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行业了,很多已经投的企业在国际上就是一般制造业水平,但在我们这里是先进制造业,因为我们是在补短板。

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每个环节都有很多公司,它是很成熟的产业链,但是我们在这中间,国内能够制造的占到百分之十几,方方面面大量都是进口。从材料、设备、制造,每一个环节都有机会去替代,这就看技术能不能达到,因为它已经相对成熟了。

你要说它有很大的变化,不太可能,一个新的技术把半导体的颠覆?不太可能,这是两个不太一样的东西。

周宏斌:我们的投资方向一直没有大的调整,第一个是先进制造业,第二个是科技领域,包括软件、数字经济相关的赛道,第三个是医疗健康,这三个大的行业主题构成所有基金的投资主题。

我们从去年年初做了调整,总体一句话:所有的资源资金尽可能往质地突出项目集中,我们的出资每年的投资当量(指投资总额)并没有明显的下降,但我们的项目数量会有所聚焦。原因是什么?我们觉得可能今年明年真正特别好的项目估值体系下移会比较慢,留给投资人的收益会收窄,所以我们需要集中资金资源到一些比较特别突出的项目,选择需求、业务模式相对路径明确,人比较靠谱的项目,这样我们提高成功率,通过提高项目的成功率来保持基金较好的收益水平。

谢谢!

杨伟庆:今天这场论坛的时间也差不多,刚才也讨论了全球和中国的独角兽,还有各个基金目前的退出以及投资策略的观点,有非常多的干货能够帮助在座各位做基金投资以及产业相关服务,也提供了一些比较有价值的建议。

投中资本一直在做并购,帮很多独角兽寻求一些被并购的机会,艾瑞资本和投中资本一起合作,帮助一些上市公司寻找被整合并购的退出方式。

今天有位嘉宾讲,在全球的股权投资市场和非二级市场的投资领域中,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都是以并购退出为主,中国目前是成长型投资为主,并购为辅。我们希望投中的一些业务能够给各位投资人提供退出的渠道,在有些项目方面提供帮助,给在座的各位同行提供一些服务的机会。

非常感谢五位嘉宾精彩的发言,也感谢在座的同仁、朋友一起来听这场论坛,感谢!

关键词:

猜你喜欢

焦点精选!过去一年独角兽数量腰斩,周期还将持续多久?

焦点精选!过去一年独角兽数量腰斩,周期还将持续

这是一个短期的周期性现象,还是预示着长期的趋势?更多

2023-05-20 11:59:41
嘉御资本卫哲:寒冷的春天还是春天 世界热门

嘉御资本卫哲:寒冷的春天还是春天 世界热门

如何打造国民品牌?卫哲的观点是“得中原‘山河四省’得天下”。更多

2023-05-20 12:15:18
生成式AI“再现”移动互联网式“狂飙”

生成式AI“再现”移动互联网式“狂飙”

在大模型带来的新范式下,哪些行业会受到影响,同时又存在哪些投资和创业的机会?更多

2023-05-19 17:55:49
海望资本王楹:生物医药2.0时代,将比拼创新实力和产品价值_全球速递

海望资本王楹:生物医药2.0时代,将比拼创新实力

当下生物行业的源头创新不够多不够扎实,整个生物医药创新创业的生态体系还是存在很多短板。更多

2023-05-19 14:59:00
精选!联想之星王明耀:早期科创投资的“慢节奏”成长

精选!联想之星王明耀:早期科创投资的“慢节奏”

长期心态、稳扎稳打、慢就是快,做好陪伴创业者共同成长的创业心态,才能在政策引领、产业配套、持...更多

2023-05-19 15:03:45
毅达资本应文禄:坚守四大VC精神,做赚钱最稳的VC机构

毅达资本应文禄:坚守四大VC精神,做赚钱最稳的VC

VC精神如何引领行业穿越周期?更多

2023-05-19 15:14:23
2022年度投中榜发布

2022年度投中榜发布

本次榜单共揭晓“2022年度最佳创业投资机构”、“2022年度最佳私募股权投资机构”、“2022年度最佳...更多

2023-05-19 14:55:23
元璟资本刘毅然:你看到“冰箱彩电大沙发” ,我看到“数据智能新物种”-环球短讯

元璟资本刘毅然:你看到“冰箱彩电大沙发” ,我

在刘毅然眼中,电动车不再是简单的出行工具,而是智能的移动空间。更多

2023-05-19 12:02:12
焦点热讯:圆桌对话:科技与狠活“重构”高端制造

焦点热讯:圆桌对话:科技与狠活“重构”高端制造

投资是一场没有终局的长跑,技术发展可能也没有尽头。更多

2023-05-19 11:01:44
韩国十大禁播电影是什么(韩国大尺度电影19禁)

韩国十大禁播电影是什么(韩国大尺度电影19禁)

韩国十大禁播电影是什么(韩国大尺度电影19禁),一起来了解下吧。要说色情片,很多人第一时间想到的...更多

2023-05-19 10:37:42

© 2012-2020 财经快报网 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网站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

琼ICP备2022009675号-3